当不同国家的人相遇时,文化差异应当是随处可见,随时可感的。
在LSE学习期间,同班几位美国同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,除去他们的学习能力等作为一个学生必然会关注到的特质,他们在对待课堂到课、提问方式等日常小事上的习惯方法经常令我哭笑不得,最终也不得不归于“文化差异”作为解释。
先来描述一下我们与美国同学共处的课堂。我们的暑期课程***取上午lecture,下午class的形式。上午的lecture 由教授主讲,有大约4个小时,内容很丰富。下午的class则是以小班形式对上午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比较深度的讨论。
总体来说,上午的lecture比较自由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是否出勤。
同班几位中国同学基本是全勤的,不仅仅是因为担心在非母语的课堂跟不上进度,而是认为既然上下午课程息息相关,自然应该来认真听讲。除此之外,昂贵的学费也使我们觉得,少出一次勤都对不起父母的血汗钱。
美国同学们则大不相同,经常迟到不说,到课率也低得感人,经常在开课一两个小时之后才一脸惺忪地走进讲堂,开始听课。如果按照比例计算,同班同学中,中国学生迟到旷课的比率是10%,那么美国同学迟到旷课的比例就是70%。
当中国同学都端坐着认真做笔记时,我惊奇地看到一位美国同学把脚放到了另一个椅子上,开始“葛优瘫”式听课。不久,与他成天在一起的哥们也开始“放松身心”。大概像这样:
从小生活在礼仪之邦的中国同学和老师自然是无法理解这种行为的,上课时姿势端正、容貌得体才是对老师和教学活动的尊重。但讲课教授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,反倒继续和同学们轻松互动,我的观念又一次被刷新了。美国人的“随性”和“随意”果然名不虚传,欧洲人对这样的行为似乎也见怪不怪。
在课堂提问和讨论上,中美同学差异同样明显。在国内,老师通常不会让提问的同学占用大家太多的课堂时间,会建议“下课后再讨论”。但是在LSE的课堂,几位美国同学时不时会举手示意或直接打断教授讲课,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要求教授回答。确认提问内容后,教授会和提问同学进行讨论,短则几分钟,长则十几二十分钟。
我不对美国同学和欧洲老师的习惯加以评价,正如不能评价一种文化或习惯的存在是否正确一样。存在即合理,虽然他们的一些行为确实令人讶异,但尊重并尝试接纳才能体现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美德~
差异太大了,之前去北方出差几个月,由于工作劳累又舟车劳顿且睡不好吃不好的情况下,到了一个项目地点就会去找找舒缓压力的场所,天地良心真的只是舒缓压力放松一下,工作经常搞到晚上8 9点;此处不得不提那些地方,一呢肯定都是北方人,按的时候天也不愿聊感觉我欠了她钱一样,还没到时间就催着可以了吧按的差不多了吧,要知道我买的就是2个小时的服务,就算我按的差不多了你也得时间到了才能走吧,气的我诶[泪奔][泪奔][泪奔]
相反,南方的就不一样了,说是多久就多久,一分不说还笑容服务,点赞[呲牙][呲牙][呲牙]
爱丁堡大学是英国顶尖大学 长期排在英国前十 苏格兰第一 世界前三十 ;爱丁堡大学的学风严谨 在人文学科、社会科学和医学等领域领先全球;在英国,爱丁堡是公认的除去G5高校外的“王、曼、爱、华”四大名校中的一员。如果你毕业于爱丁堡大学,并拿到优秀的学位,绝大多数英国公司和国际大公司的招聘官会对你青睐有加,另眼相看。
之前在苏格兰有个段子,比较了苏格兰地区的两大名校:如果你毕业于格拉斯哥,招聘官看到简历会说OK ,good;如果你毕业于爱大,招聘官会说:Wow …
以下是爱丁堡实拍图,个人最喜欢图二那只羊 她叫多莉 是世界第一只克隆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