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在日本尤其是东京都,拥有着全世界最为复杂且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。在日本出门离不开电车、地铁或者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。但是在铁道运营方面同我们中国一家独大的情况不同的是,日本每个地域都会有相应的私营铁道公司运营。也就孕育而生了各种各样的“交通卡”。因此选择合适的铁道交通出行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。
在日本生活如果不办理一张交通卡,那你肯定因每次要购买多张车票而大费周章。而且,通过语言学校或者大学发布的学生证,我们还可以以学生票的价格购买月票,每月可以节省大笔支出。
1. Suica(スイカ)
大名鼎鼎的“西瓜卡”。它的可使用范围几乎涵盖了日本全国的主要铁路干线。不仅适合在东京、关东一带读书的同学们,对于经常来日本自由行的各位驴友也十分合适。北到北海道,南到***岛,都可以使用它乘坐JR线路。
2. PA***O(パスモ)
这是与suica一起在关东使用的pa***o 。虽然PA***O的使用范围没有“西瓜卡”那么广泛,但是其包含了大量首都圈一带的私铁线路。比如江之岛线、小田急线、京王线、京成线等等。不过在目前的发行数中,suica取得压倒性的胜利。
3.Kitaca(キタカ)
北海道的交通ic卡“kitaca”。其使用范围主要在以北海道第一大城市札幌为中心的JR北海道线上,共计54站。
4.manaca
manaca(马纳卡)使用的范围以名古屋为中心。如果利用manaca在名古屋市交通局运营的市公交和地铁在90分钟内继续乘坐的话,也能享受换乘优惠,因此,对于在名古屋市交通局使用电车和公交的机会多的人来说,这是非常推荐的。
我在日本四年,其中第一年在福冈,就读福冈教育大学,专业是幼儿教育。看到了日本国内的幼稚园,幼儿园的情况,和平时的学习与国内的差别。国内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多,这边不需要背那么多,实践也不少。日本人并不是说一定多聪明,但是自律,从小就守规矩。
第二三年我在鹿儿岛大学,转修国际政治,看到了日本学生对中国的了解,他们历史课太多中国历史,连裹脚这些小问题老师都画了图,远远比我在国内时候老师教的认真。当时在鹿儿岛的酒店里打工,学会了如何应对工作一丝不苟,待人接物也有所改变。
第四年在东京,刚去东京的时候感觉这个城市人太多,后来发现完全不乱啊,别看这么小,这么人多。在东京基本没遇到堵车的情况,在香港偶尔一起,在上海也会有,在北京总有!这是我2010-2016年左右的感觉。
总之,自律,知道文明世界是什么情况了,变的能吃苦,变的不爱吵闹不爱打扰别人,注重更细的一些东西和内在,失去的应该只有时间吧,谢谢。
我没有在日本留过学,但在日本断断续续生活了四年多,且都是在大学里,虽然不是学生,也有点留学的感觉。
除去1991年初冬随官方的访日团在日本游历的近一个月时光不算,自1992年初春至2015年秋,我先后在早稻田大学(一年,交换研究员)、长野大学(一年,客员教授)、国立爱媛大学(三个月,外国人特聘教授)、国立山口大学(三个月,外国人教授)、国立神户大学(一年、教授)、东洋大学(一个月,海外短期招聘教授)、京都大学(半年、外国人研究员)总共待了四年左右,其他短期出差大概有几十次吧。我得到的有:
1.自1991-2018年以来的二十多年中对日本不深不浅的观察和了解。我阅读了许多日文的书报杂志,每天看几小时的电视,与日本人交谈、去日本人的家里做客,给日本学生上课,参加各种研讨会,同时做自己的专业研究,阅读大量的文献。另外,去日本各地旅行,体验,购物,走过北至东北地区、难至冲绳的大半个日本,大小城市,乡村和内陆,都有些体验,因而对日本这个国家、日本人这个民族有了一些了解,这一了解,比没去日本、或没有在日本长期生活的时候,要深刻不少。我出版过一本文集《观知日本》,可参考。
2.得到了在中国之外的地方观察和理解、思考中国的机会,得到的信息和知识更为周全一些。同时也加深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意识,加深了自己对中国的文化认同。
3.日语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。如果以我现在的日语水平为100的话,那么大学本科期间所学的,大概是40%,日本期间提升的有50%,还有10%是在以后的国内期间提高的。
4.各种非常有意思的人生体验,结识了不少中外朋友。总的来说,都是积极的,有益的。
我没有觉得我失去什么,除了岁月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