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不会长治久安很难说,但大概率不会二世而亡!
秦国统一天下之后,治国方面不应按“法家”的套路出牌
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厉行法制,将六国与秦不同的法律全部废除,制定《秦律》颁行全国。秦始皇认为统一法制能使臣民有所遵循,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。但此时天下初定,人心尚未宾服。且事易时移,天下人心思定,经过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社会动荡,人民需要的是修生养息;而且商鞅制定的一系列措施,经过百年后到天下一统之时凸显不合时宜,往日的治国良方今日已成为对百姓横征暴敛的工具。事实证明,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基本由于饥荒流民所致,但秦末并不缺粮,二世而亡就充分代表了老百姓对秦制的强烈不满!
“内圣外王”是“道+儒”家核心思想
何为“内圣外王”?“内圣外王”出自《庄子·天下篇》。通俗地说,“内圣”就是修身养性,“外王”就是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“内圣外王”虽然最早出自于道家经典,却一直被奉为儒家学派的最高境界。
“道+儒”组合在汉朝的实践
在之后的汉朝“道+儒”的组合让其绵延400年。汉朝初期汲取秦朝迅速灭亡的经验教训,调整了治国策略,实施了较为宽松的治国方略。以道家思想为指导,实行“无为而治”,中和了法家思想的严酷无情,百姓得以安居乐业,社会生产力大幅开始恢复。然后在汉武盛世期间,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成为汉武帝所实行的想统治政策,让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!
综述,“内圣外王”极有可能让秦朝长治久安
长治久安,到底多长?多久?100年?200?还是更多,但可以明确地是,只要不继续实施法家政策,秦朝只要后继皇帝不作,不出“隋炀帝”这种人才,少说也会续命好几代人!
历史没有***设,当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。当时连年征战,百姓苦不堪言,统一后,老百姓更希望的是安定繁荣,和平发展,休养生息。比如汉文帝,汉景帝,,明太祖等都***取了上述国策,形成文景之治,洪武之治等。而秦始皇却继续严刑酷法,延续法家统治,修长城,皇陵等各种工程,求神仙药等,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,以至于二世亡国。如果王朝改用儒家学说统治国家,也许就有不一样的结局吧。
先来探讨一下秦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:
一
直接原因当然是秦二世胡亥自身的,威望不够,政治不成熟,错用赵高,一系列的施政内容都是严政、苛政,最后逼的陈胜吴广举旗起义。
说白了,他就不知道怎么管理国家。
二
但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始皇死的太早了。
如果秦始皇不是那么年轻就驾崩,以他的能力、威望以及成熟的政治手段,根本不存在后面的各种问题。
三
秦始皇根本没有把胡亥当成继任者来培养,他心中的继任者是太子扶苏,***如当时是扶苏继任的话,那么结果必然不会是秦朝二世即亡。
至于问题中内圣外王的手段会不会让秦王朝长久,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,封建王朝在历史舞台上表演了两千多年,其中严政苛政的时期很多,但是朝代更换却并没有那么多。
一般都是马上得天下,下马治天下,帝王的文治武功,也就由此而来。天下大乱,乘乱而起,就要靠以武力经营为主,文治为辅。乱世自然人心散乱,要收合人心,也是很不容易的。城头变幻大王旗,过今没明,不知明天又会是哪股势力来占领了,因***不稳,得失倏忽,民心很不易收聚。在加强自己军队的纪律严明、秋毫无犯外,善待所到之处民众,就可以了。但是,一旦凭武力取得了天下,天下已是自己的,就需要下马治天下了,文治为主,武力为辅,儒家提倡的宽以济猛,猛以济宽,宽猛之道,正是治平世之良方。天下初定,国家疲惫,百姓初安,正需让百姓修养生息,减法宽刑,再助以文教,天下自然日趋安定,步入盛世。秦朝统一天下,不得文治之法之要,依然严刑苛法,疲极民力,自然人心离散,致六国余孽有机可乘,秦王朝速亡也就在所难免了。因此,唐杜牧总结秦王朝得失,说它仁义不施,攻守之势异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