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开始是一口通商,只在广州设有通商口岸,并由十三行代理清朝的对外贸易。十三行听名字就具有行会性质,他成立于康熙时期,是广州一带一的商业行会,后来清***关闭了其它沿海通商口岸,只保留了广州一个口岸,十三行于是具有了半官方性质的垄断商业行会,负责清***的对外贸易。十三行的存在,惠及了广东的工商业,但对国内其它地区的影响不大。广东人因而接触西方文化多些,但其它地区的人还是生活在愚昧状态。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内陆国,广州的开放不等于全国的去开放,所以从整体上看大清朝的人还是那么落后无知,这是由当时的现实所决定的。
实际上广州十三行不但是清***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,更有着征收关税的权力,也就是说,广州十三行本身就是清朝官僚系统的一部分。
广州十三行的商人们一年能敬献给朝廷100多万两白银,只是他们到底收了多少,利用朝廷给的特权赚了多少,朝廷根本不知道,而这群人,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更是竭力促进清朝闭关锁国,避免朝廷和外国人接触。其针对外国人的限制措施,则是手段迭出,无所不用其极。
他们把前来贸易的洋人圈禁在被称为商馆的固定区域内活动。里面设有办公室、仓库、宿舍乃至妓院。没有他们的首肯,洋商们无法随意外出。按照惯例,来大清贸易的洋人,每年可以有几次旅游机会。不过要限定名额,人数一般不能超过十人。
此外,早期来大清的西洋人还被禁止学习中文,不得购买任何中文书籍,更不可能私自与官府沟通。若是有非常必要的文件传递,也要通过十三行的买办们转达才行。
十三行的商人们,每年都需要向广州的各级官僚输送利益,方便他们在国内的贸易。
最开始,“正常商业税收5%。但在十三行的推动下,数值一路攀升,到最后增加到令人瞠目结舌的20%。
十三行能够这么肆无忌惮,自然是因为受到清***的大力支持。由于清朝当局认为洋人会“带坏”天朝的顺民,所以不允许普通民众与外部世界有自由接触机会。但他们又希望从贸易中获利,便雇佣最擅长与洋人打交道的商人作为中介。这个政策给了官商们以巨大的便利,使他们从平等贸易逐渐转向掠夺式贸易。
先说头半个问题:十三行这种贸易方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简单来说,十三行这种贸易结构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变相包税制,或者是奇葩版本的“服务外包”,当***缺乏管理海外贸易的能力,如果由清***直接管理海外贸易的收益不如由这些“外贸世家”进行垄断性贸易,然后***再从十三行收取利益大。当然,这种判断也和负责海外贸易的***部门与十三行勾结有直接关系。因此清***的选择就容易理解了。
再说后半个问题:清朝人的“落后无知”的原因也很复杂。但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内卷化的国家,国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还死抱着“天朝上国”的思想不放。在这种心态下,少数能够“放眼看世界”的人,如严复就显得尤为难得。
清朝落后无知的原因很多,当时的世界格局、当朝者的思想、人文社会等都有关系。
首先是当政者,康熙年间西方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,各种科技理论、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,极大的推动了当时西方社会和制度的前进。而中国当时处于康乾盛世,无论康熙还是乾隆,都以天朝自居,西方为蛮夷,对蛮夷的“奇技淫巧”是不屑一顾的,思想和认识的格局,阻碍了他们对科技的认知。
其次,明朝以后,倭寇横行,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,导致清朝收紧国门,更加脱离了当时的世界。
第三,国民性格。中国是农耕文明,国民的性格来说,喜欢安定。而西方国家,大都是海洋文明,喜欢冒险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,让西方国家认识了世界并不断探索,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后,资产阶级的逐利性格,开始浩浩荡荡的殖民序幕。
回到问题,清朝开放十三行,有清***当权者眼光短浅的原因,但是这是表象。即使当时全国开放,也未必能认知当时的世界。
可以说,清***的落后无知,从根本上是当时大清皇族、当权者的思想、国民性格决定的。